时间:2025-05-23
来源:教务处 作者:刘 玥、杨文玺
中国音乐学院举办“校外实践与美育基地”授牌仪式
时间:2025-05-23
来源:教务处 作者:刘 玥、杨文玺
为进一步有效贯通高校专业教学与行业实践培养链条,推动产教融合模式探索构建艺术人才培养的新范式,5月21日,我校在教学楼一层综合演播厅隆重举办中国音乐学院 “校外实践与美育基地” 授牌仪式。中国音乐学院领导班子成员、80余家京内外合作单位代表、各院系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共同参会。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出席仪式并讲话,对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合作单位及各界朋友致谢。作为国家 “双一流” 建设院校,中国音乐学院目标是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此次挂牌建设 “校外实践与美育基地”,是迈向一流的重要举措。校外实践是人才培养与艺术创演的关键环节,学校期望与合作单位联合创演,共享地方特色音乐资源,打造精品,同时在采风、实践、实习与就业等方面获支持,共育艺术人才。此外,学校将发挥专业优势,支持 “美育基地” 提升专业与教学质量,助力基地学校输送优质生源,提升美育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双方还将在艺术培训、考级、展演等领域深度合作,推动美育发展。王旭东书记指出,此次基地授牌既是对过往合作的总结,更是未来新合作的开端,即将开启的合作新征程必将获得丰硕的成果。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在致辞中强调,基地建设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未来将聚焦的三大核心方向:一是搭建高水准艺术实践教学平台,通过丰富多元的实践项目与活动,切实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二是创建美育服务社会的窗口,组织师生深入社区、乡村、企业等地开展艺术普及活动,推动文艺惠民;三是树立校地协同发展的标杆,积极探索“高校+文旅”“高校+产业”创新模式,促进艺术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同时,李心草院长还表示,未来学校将依托基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社会美育大平台,以科技赋能艺术教育,服务教育强国与文化强国建设,为社会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艺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仪式由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黄虎主持。
教务处处长、图书馆馆长付晓东教授对基地建设规划进行了细致解读。他表示,基地建设围绕着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充分整合区域资源,以三年为建设周期。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动态评价机制,将基地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实践与美育标杆。在资源共建方面,计划与艺术院团、教育机构、科研院所、文旅产业等多行业开展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助力学生更好地应对数字与AI浪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此外,付晓东处长还展望了新校区即将大手笔建设的歌剧院、乐器博物馆、算力中心等空间平台,这些平台将成为学生探索艺术前沿、激发创作灵感的新阵地。
在经验分享环节,声乐歌剧系主任、中国声乐理论研究院院长吴碧霞教授详细介绍了声乐歌剧系深化“课堂+舞台+社会”育人体系的具体做法,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动艺术资源下沉,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基层艺术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教育学院院长郭彪教授在交流分享中围绕学校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从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打造国际音乐教育高端平台,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音乐教育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授牌环节后,新华网、北京交响乐团、腾讯音乐、新疆艺术学院等合作单位代表登台发言,纷纷表达了对合作前景的期待与规划。
新华网总裁申江婴提出,双方将通过产学研用融合,深度挖掘艺术与传媒领域的合作潜力,积极探索“音乐+”跨界融合扥新业态、新路径,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音乐学院1987届校友、北京交响乐团李长军表示,此次活动彰显学校推动校企(院)合作的决心,院团需通过校企合作吸收新鲜血液、保持活力。未来,双方可在全流程策划执行、乐评撰写、导赏内容创作等多业务板块深化合作。
腾讯音乐副总裁杨奇虎表示,将充分发挥企业在数字音乐、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优势,深化与学校在人才培养与文化美学教育方面的联动,共同培育适应时代需求的音乐人才。
新疆艺术学院副院长全立新表示,期待着通过基地建设,推进资源共享并探索创新实践机制,围绕着“一带一路”倡议,联合举办中亚音乐文化论坛、开展艺术团巡演等,推动中华文化交流互鉴。
此次授牌仪式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中国音乐学院与各方合作的新起点,更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向新高度。授牌仪式当日下午,学校携手 80 余家参会单位,于三个分会场同步开启基地建设研讨会。各方围绕艺术教育前沿趋势,就“人才共育机制与产业协同发展”“美育实践与教育体系融合创新”“京津冀文化圈艺术资源联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未来,中国音乐学院将以 “校外实践与美育基地” 为依托,着力培育更多兼具扎实专业功底、创新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