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旧版网站 OA 系统 Email 图书馆

  • 国音概况

    Introduction

    学校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机构设置

    Department

    教学院系 党务部门 行政部门 研究机构 其他
  • 招生就业

    Enrollment&
    employment

    本科生招生 硕士研究生招生 博士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附中招生 考级 就业信息网
  • 国音师资

    Faculty

    师资概况 教学名师 博士生导师 特聘教授 师资队伍
  • 合作交流

    Cooperation

    国内交流 国外交流
  • 校园服务

    Service

    国音校历 校园地图 数字国音 国音邮箱 联系我们
E
  • 国音概况
    • 学校介绍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机构设置
    • 教学院系
    • 党务部门
    • 行政部门
    • 研究机构
    • 其他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硕士研究生招生
    • 博士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附中招生
    • 考级
    • 就业信息网
  • 国音师资
    • 师资概况
    • 教学名师
    • 博士生导师
    • 特聘教授
    • 师资队伍
  • 合作交流
    • 国内交流
    • 国外交流
  • 校园服务
    • 国音校历
    • 校园地图
    • 数字国音
    • 国音邮箱
    • 联系我们
  • 学术空间

    Academic

  • 学术动态
  • 科研课题
  • 科研获奖
  • 中国乐派

中国音乐学院举办“校外实践与美育基地” 建设研讨会

时间:2025-05-23

来源:教务处 作者:刘 玥、欧阳迎湘、 张俊蓉

中国音乐学院举办“校外实践与美育基地” 建设研讨会

时间:2025-05-23

来源:教务处 作者:刘 玥、欧阳迎湘、 张俊蓉

5月21日下午,中国音乐学院“校外实践与美育基地”建设研讨会在三个会场同步展开。研讨会围绕“人才共育机制与产业协同发展”“美育实践与教育体系融合创新”“京津冀文化圈艺术资源联动”三个核心议题深入交流,80余家单位代表结合自身经验各抒己见,为基地建设谋篇布局。

分会场一:探索全领域美育模式,开启浸润式教育新篇

研讨会第一分会场在教学楼一层综合演播厅举行,党委常委、副院长黄虎,作曲系副主任刘青,声乐歌剧系副主任容世杰,国乐系党总支书记彭双印及来自全国27家合作单位代表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杨毅鹭主持。

黄虎副院长在会上强调,未来三年学院将聚焦三项重点工作: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课程体系、打造“艺术+”跨界实践平台、深化区域文化遗产活化。他指出,此次研讨是学院从“专业艺术教育高地”迈向“全民美育枢纽”的关键一步,期待与各合作单位携手构建全新美育生态。

随后,声乐歌剧系副主任容世杰分享“大手拉小手”传承机制,通过本科生与艺术家同台排练,实现课堂—舞台无缝对接;国乐系党总支书记彭双印提出“双主体双循环”模式,主张将校外导师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通“师资链—课程链—产业链”;作曲系副主任刘青指出,作曲系与各院团、院校在实践层面合作潜力巨大,未来将推动学生优秀作品在乐团上演,实现互利共赢。

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高珊提出“艺术与科学交叉研究”,计划依托工科优势开发数字化美育课程;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校长黄新平建议“地方院校与中央院团共建民族歌剧项目”,推动《刘海砍樵》等地方戏曲现代转化。北京民族乐团总经理武旭海呼吁统一民族乐器演奏法标准,共建专业教材;兰州市第十四中学副校长许芸期待“顶级艺术家走进西北校园”,提升基层美育水平。京津冀地区代表聚焦资源整合,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提出“元青花文化与音乐创作结合”,天津市新华中学建议“建立京津美育直通车”。

分会场二:推动多维资源联动,构建美育整合新体系

第二分会场于教学楼811教室启动,党委常委、副院长王小艺,音乐学系主任康瑞军,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雷东霞,艺术管理系主任陈楠,就业指导中心刘洋及27家合作单位代表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图书馆馆长付晓东主持。

王小艺副院长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校外实践与美育基地”为美育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与丰富资源,呼吁各方探索美育新模式,为培养民族音乐人才、推动中国音乐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阿巴嘎旗文化馆提出“双向实践”模式,邀请学生采风并选派传承人入校授课;北京育翔小学等基础教育单位希望高校提供专家指导、实习师资及展演资源。歌华大型文化活动中心期望与学院共建传统文化IP数字化项目;腾讯音乐提议依托AI音乐生成技术开展研究与实习合作;乐海民族乐器公司建议将新材料学引入乐器制作。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新疆师范大学等院校期待在民族音乐资源共享、产学研一体化方面深化合作;新华网文化中心等机构希望整合资源推动文旅项目、学术出版与产教融合。

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雷东霞强调思政与音乐教育融合,推进大中小一体化育人;音乐学系主任康瑞军教授建议共享资源开展非遗保护与民族音乐研究;艺术管理系主任陈楠教授提出“校内外导师联动”机制;就业指导中心刘洋建议以实习优化课程设置,搭建招聘平台。与会者一致认为,应构建实践导向的新型艺术教育体系,融入前沿趋势,提升人才竞争力。

分会场三:聚焦实践教学保障,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格局

第三分会场在教学楼612教室举行,副院长吴志武,管弦、指挥系直属党支部书记马磊,钢琴系副主任韩冰,管弦系副主任黎雨荷,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科长刘玥及20余家合作单位代表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赵莹主持。

吴志武副院长在开场致辞中强调,校外实践与美育基地对学院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功能拓展意义重大,深度联动将推动音乐教育与实践融合,要做好年度计划,切实开展实际业务,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教务处副处长赵莹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新举措,并详细解读我校“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微专业”等特色项目;指挥系、钢琴系、管弦系各位领导均提出,近年来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遗余力,希望借助基地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多演出机会,开展大师班活动,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浙江交响乐团团长郭义江表示,乐团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演出实践机会,期待在人才培养、曲目创作等方面深度合作;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盛鸿彬分享“课程西行”成果,提议建立常态化师资交流与学生互访机制;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候静宜提出以实践赋能,开展采风、美育及服务地方美育发展项目,推进合作科研与联合创作;斯坦威亚太区销售总监吴坚介绍与国音的双向合作,将借助AI技术及全球钢琴同步技术,共享大师班与演出资源;北京中学、北京市101中学、深圳市艺术高中分别提出教学资源互补需求及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缺口问题;台山一中校长许健文希望将李凌先生音乐融入思政课程,开发特色课程并开展师资培训。海淀区文化馆(北馆)副馆长徐雅琪作为国音校友,向国音学子发出邀约,期待未来全面参与小剧场运营实践。

此次“校外实践与美育基地”建设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音乐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美育社会化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未来,学校将与各合作单位携手,以基地为纽带,在实践教学创新、美育资源整合、区域文化协同等领域深度合作,构建“大美育”格局下跨区域、跨学段、跨行业的浸润式育人体系,为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其他新闻

  • 18 2025.04

    教育学院成功举办人工智能赋能音乐科学研究讲座

  • 23 2025.05

    中国音乐学院举办“校外实践与美育基地” 建设研讨会

Copyright © 中国音乐学院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47587 | 京ICP备:13044071号-4号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
地址:北京朝阳区安翔路一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87561 传真:010-64874646
新浪
微博
官方
微信
新浪
微博
官方
微信

Copyright © 中国音乐学院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47587

京ICP备:13044071号-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