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27
来源:声乐歌剧系 团委 作者:李清影
浅夏胜春烟,徽韵情悠长 ——“新山歌社” 徽州民歌专场
时间:2025-05-27
来源:声乐歌剧系 团委 作者:李清影
5月21日上午,“新山歌社”有幸邀请到了国家级非遗徽州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操明花老师及其第五代传承人操洁春老师,为同学们示范并教唱了徽州民歌。
课程伊始,指导老师张天彤教授首先对两位老师以及徽州的地理位置作了基本介绍。
通过张天彤老师的介绍使同学们了解到,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方言种类丰富,主要分布于新安江流域的皖南徽州府、浙江西部旧严州府一带,并延伸到江西、德兴以及景德镇市郊。徽州民歌是当地先民在劳动生产的过程中孕育出的,以劳动号子为最早期的代表,以外还包括山歌、小调、歌舞及部分佛教、道教歌曲。
操明花老师介绍了徽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滚声-哈哈腔”的由来。“哈哈腔”诞生在安徽歙县的渔梁坝。在盛夏的夜晚,潺潺流水伴随着河对岸牛、羊、鸟的叫声,以及女人在河边洗衣服敲击出的棒槌声、纤夫在下水拉纤的呼号声、孩子们在坝上的嬉戏打闹声、大人们在坝上演唱的山歌声等等,无数的生活音调与自然之音交织于此,形成了千人千腔,由此得名“滚声哈哈腔”。关于“滚声哈哈腔”,在学术上有不同的地域说法,但不论何地的“哈哈腔”,都离不开地方方言的加持。在徽州各地,为数有限的传唱者大多作古,现在仅有极少数人还会演唱。
张天彤老师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够从操明花与操洁春两位老师的演绎中体会到徽州当地独特的人文情怀,感受徽州人民洒脱与细腻交织的k8凯发情感。
课程中,操明花与操洁春两位老师向同学们范唱了三首具有浓郁徽州特色的作品《徽州砚》《绣红鞋》《磨米磨麦》。两位老师的精彩演绎收获了同学们的阵阵欢呼与掌声。在操明花老师的邀请下,同学们踊跃参与学唱“滚声哈哈腔”,课堂气氛热烈生动,同学们在欢笑与歌声中对徽州民歌有了全新的理解。
《磨米磨麦》属于小调,是一首在徽州地区广泛流传的摇篮曲,操明花老师向同学们细致地教唱了这首温情脉脉的民歌。她强调,在演唱时需有小声哼唱感,并带着浓郁的温情去演绎这首作品,要把心底最深处的温柔糅入歌声中,以展现绵稠的母爱。
课程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让我们共同期待“新山歌社”的下一场相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