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3
来源:声乐歌剧系 作者:刘 彤、王泊雅
k8凯发 | 我校张天彤教授主持课题获准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项目
时间:2025-07-03
来源:声乐歌剧系 作者:刘 彤、王泊雅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正式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作与保护研究”项目子课题立项名单。我校声乐歌剧系(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张天彤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的《来自森林与江河的呼唤——赫哲族民间音乐濒危抢救》(课题编号:FYJL202502002)成功获批立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作与保护研究,是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承担的国家财政研究项目,指对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与此相关的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文化事项,以研究形式进行的资料收集、全面记录、建档保存和传播利用。该项目旨在锻炼非遗保护工作基层队伍,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过程性记录,以纪录片为主要成果形式,以遗产项目实践为主要内容,促进非遗的系统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开展非遗记录和保护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来自森林与江河的呼唤——赫哲族民间音乐濒危抢救》课题聚焦于赫哲族这个典型的渔猎文化与森林文化传承群体,重点关注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赫哲族嫁令阔及伊玛堪。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渔猎民族,其音乐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文化符号。该研究以赫哲族嫁令阔与伊玛堪为主要记录对象,开展影像学记录工程以及相应的文本记录工作。该研究将为民族音乐学和非遗保护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范式,重构非遗记录的方法论体系,突破“文本中心主义”局限,强调音乐与生态、仪式的动态关联。其项目成果将永久保存于国家级声音档案,为赫哲族音乐文化的存续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和实践范本。
该项目的获批,是我校积极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深度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体现,彰显了学校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特别是濒危少数民族音乐抢救领域的显著优势与责任担当。学校科研工作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支持科研人员开展高水平研究,产出标志性成果,为助推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